《国风出圈!福州的火爆之处》
福州的多处地方因国风出圈而火了起来。三坊七巷犹如一部鲜活的历史书,古色古香的坊巷建筑,青石板路见证岁月,身着汉服的人们穿梭其中,仿佛穿越回古时。上下杭也是热门打卡地,传统的闽派建筑临河而立,夜晚灯火亮起,在国风元素的点缀下宛如一幅古韵画卷。还有烟台山,充满文艺气息的街道与国风融合,古风店铺、国风表演吸引众多游客。这些地方承载着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,国风的融入不仅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,也让更多人领略到福州独特的传统魅力。
国庆假期,国风成为福州消费市场的“流量密码”,非遗文化、“老”景观、“老地方”在与新业态、新潮流的碰撞中,解锁了全新的打开方式。
原浩 摄
非遗热点成了旅游风向标
国庆假期,非遗热点迅速成为福州的旅游热点,浙江衢州的游客陈妍莉和朋友来福州旅游,“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”:马鞍墙、燕尾脊下,蟳埔女“簪花”、畲族“凤凰装”、福州“三把刀”传统妆束……福建服饰系列非遗展演,让她们感受到什么叫“古厝风起霓裳”。
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、寿山石雕、畲族银饰锻制技艺……福州的非遗工艺美术作品,让她们感受到八闽工匠手艺的巧夺天工。
摇青、包揉、并筛、炭焙、窨花、抖筛、压饼……传统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“十八般”制茶技艺,尽显福茶代表性茶种的芳华。
“一番探寻下来,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八闽福地,对福州的印象也更加美好。”陈妍莉说。
数据显示,相关景点预订热度同比上涨69%。
福州市非遗展示馆的“多彩非遗·欢度国庆”非遗技艺展示活动↓
市文旅局供图
马尾船政的国风文创市集、非遗漆器书法体验↓
欧阳进权 摄
三坊七巷的沉浸式小剧场↓
都迎来大批游客,非遗国风成为节日“顶流”。
新业态盘活了“老”景观
国庆假期,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拍店生意火爆,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“簪花围”或“三条簪”。
为了将“出圈”流量转变为文旅增量,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推出“双杭‘商’海经”三捷河沉浸式演绎等活动。
在光影交错中,头戴“三条簪”、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女子在古厝里击打着大鼓,以快闪的形式演绎历史与现代的对话。
国庆假期,围绕非遗传承、信俗传承、商帮文化、会馆文化、市井文化等内容,上下杭还推出众将之门国潮街舞等演绎内容。
同样,三坊七巷、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,推出了“非遗+展演、沉浸式体验、文化活动、元宇宙科技展”等新产业新业态,让游客感受历史文化街区魅力。
传统文化触手可及
一位靓丽的小姐姐站在AI换装装置前,手指轻点,发间瞬间花团锦簇,秒变“蟳埔女”。
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,“古厝风起霓裳”福建服饰系列非遗展演暨非遗AI秀的现场,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,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传统艺术之美。
身着汉服,手持翟龠,几十名“佾生”在庄严而古雅的音乐声中缓缓入场,气势磅礴,场面震撼……这是在福清利桥古街举行的《周礼·佾舞》展演。
国庆期间,鼓岭管委会还在富家别墅、宜夏别墅、万国公益社、美食街文化广场、大梦书屋、鼓岭邮局等地,分别设置福州油纸伞、非遗剪纸、漆扇制作、摩崖石刻拓片、植物拓染、川剧变脸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。
年轻人涌进了“老地方”
国庆假期,古厝游成了许多福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首选。
假期里,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人头攒动,前来游玩的年轻人络绎不绝。
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(资料图)。石美祥 摄
“品味田间的美景和古建筑的历史文化,好像回到了过去,在时光逆流中感受我们的祖辈父辈的生活。”游客张煊说,游老宅寻传统的感觉“非常棒”。
假期里,烟台山的“老房子”也迎来了大批游客。
林双伟 摄
走进烟台山一带,富有年代感的建筑被充分活化利用,政府主导、企业参与共同开发保护利用的模式,推动文物、历史建筑得到保留修缮,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了奇妙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文化加旅游,让很多人的“诗”与“远方”,在福州有了双向奔赴。
这个假期,你去福州哪些地方玩了呢?(记者 江海/文 池远/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