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河对“店招禁用红蓝黑”等现象作出处理,引发广泛舆论关注。舆论聚焦于这一举措背后的缘由,为何要做出如此严格规定?是出于城市形象的整体考量,还是有特定的规划和标准?同时,人们也在思考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理,会不会对商家的经营和创意产生过度限制?此外,对于那些已经按照原有风格设置店招的商家,如何进行妥善的过渡和调整,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,这些都是舆论所关注的重点问题。
河北廊坊三河市“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”的问题,在经历众多舆论轮番批评之后,等来了处理结果。
4月15日,廊坊市政府发布通报称,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,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。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,并责成三河市委、市政府深刻反思,汲取教训,全面整改。
众多媒体跟进转发,30多家媒体评论
就“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”这一话题,截至4月15日12时许,微博阅读量已高达4491.5万次,上百家媒体跟进报道或转发。
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在“广告牌禁用红蓝黑”的指令之下,三河市商户们忙着换招牌,看似整齐,实则单调,此举措备受质疑,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榜。在事件被曝光后,当地相关部门避而不谈的态度,引发了一场舆论浪潮,也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质疑。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光明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,同步发表犀利评论。有评论直言,若是连面对问题的勇气都没有,何谈纠错?又如何服众?三河强换商户招牌,需给公众一个交代。
人民网发文评论,强换商户招牌备受质疑,不仅在于此事暴露出了城市治理出现了偏差,还在于它让人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地方痴迷于搞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不刹车、不收手、不纠偏。这种行为,不尊重商业规则,未考虑商铺实情,更没有保持权力审慎,明显违背了中央相关规定。
澎湃新闻刊发评论《马上评丨蜜雪冰城变“绿雪冰城”,别总跟店招过不去》,文章指出,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,理应容得下五彩缤纷的颜色,打着“城市规划”的旗号,强制商户统一招牌,不仅不利于提升城市魅力和形象,还是对商家经营自主权的一种伤害。
文章认为,说白了,只要不违反法律、不伤害公序良俗,商家就可以依据自身的产品特色,用有辨识度的图案和文字来制定个性化的招牌,达到吸引顾客的效果。像蜜雪冰城的标志性红色招牌,早已深入人心,强制改成绿色,是对品牌形象的损伤,后续即便能够更换回来,来来回回地折腾,也浪费了商家的精力和金钱。
光明时评刊发评论《城市管理,别总是和商户的店招门头过不去》一文,指出这些似乎总跟商户店招过不去的管理行为,多是以城市文明管理、城市规划等理由和名义提出的——看起来都非常正确,但其出处又往往显得非常可疑。比如,这起事件中,涉事蜜雪冰城店工作人员就表示,“3月中旬,有城管队员上门通知,规定红色的不让用。”对方没有出示相关的文件,只是口头通知。也就是说,要求商家更换门头这般明显有越界之嫌的事,却仅凭一句“有规定”就能搞定。这个细节或道出了这类现象层出不穷的一个根本性原因,即尽管曝光后大家都觉得很荒唐,但对于某种管理权力来说,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容易实现了。正因为“容易”,所以就“常见”。
“把店招颜色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商户;城市规划和管理,别再习惯盯着商户的店招门头吹毛求疵。这实在不是什么高要求。”光明时评评论称。
而商户们提供的一段视频可能道出了事件的原委。据华商报大风新闻4月14日报道,一段视频显示,一戴眼镜、身着西装的男子说,“按书记的要求,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、国际化。”
“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,红色代表火,比较火热,人到里面比较亢奋,所以咱们去红去蓝。”该男子说,“所以去红去蓝,蓝色太俗,所以你要暗色调。咱们在今后设置牌匾时,一定要改正。”
商户表示,视频中讲话的男子,系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。拍摄时间为2024年10月底。
目前,三河当地“强改”广告牌已经被上级政府纠正,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。澎湃新闻再次刊发评论《三河的教训:权力审美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》指出,管住“闲不住的手”,市场才能恢复多彩;权力不再折腾,经营主体才能找到发展的机会,要用权力的“减法”来换取市场的“加法”。这个道理既简单又朴实,也是三河强换招牌事件的教训所在。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则评论道,一块招牌,是商家的门面,是发展的体面,也是地方营商环境的“脸面”。此次三河的广告牌事件,也再一次提醒我们,对地方政府来说,拼经济抓发展,就是不断开展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探索,持续破除有悖于市场逻辑的壁垒,而不是反其道而行。拍脑袋决策,机械化执行,不利发展,不得人心,绝对要不得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5年4月15日14时许,自河北三河市“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”事件被曝以来,新华社、央视网、人民网、澎湃新闻等30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、发布评论,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。
以微博平台为例,截至4月15日14时45分许,“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”这一话题阅读量高达6729.1万次,讨论量1.9万次,关于廊坊市发布通报的消息,共计210家媒体跟进转发。
时间线:舆情发酵超过半个月
3月末4月初,多名河北网友反映,称河北三河市商户收到当地城管通知要求,红底广告牌需统一更换颜色,引发关注。据大皖新闻报道,有商户反映,早在2024年10月左右,河北燕郊区域多家农贸市场便陆续收到了整改通知,“起初,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市场,让大家把红色的广告牌匾更换掉,大家都不听。后来,市场监管部门便介入了,要求商户们更换广告牌,大家不敢不听。”
4月6日 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一家蜜雪冰城店,其经典的红色招牌更换成绿色招牌。该门店工作人员称,“城管说,靠大路口的所有门头都不让用红色的。”此消息迅速引发热切关注,人民网、极目新闻等媒体跟进追踪报道。
4月7日 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,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,红、蓝、黑的广告招牌不可以使用,但目前还未下发文件。此消息一出,引发网友疑问,为什么三河市的广告牌不可以使用红蓝黑三色,登上各社交平台热搜榜。
4月8日至10日 人民网《人民直击》记者走访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沿央美大街走访发现,多家商铺招牌有换新的痕迹。部分正在营业的商铺门头空空荡荡,门上贴着广告纸充当招牌。有商户说,有些是还没换上新招牌的,“这条街很多都换过了”。
4月10日,有网友发视频称,一家被改招牌的蜜雪冰城门店已经将招牌改回了红色。视频在网上热传,舆情升温。此时,三河市有关部门面对舆情仍处于缄默状态。
4月10日后 光明网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澎湃新闻等媒体先后发表评论。有评论直言,城市管理,不妨多听听群众的心声。优化城市形象,也要守住边界,不能走偏,不能超越行政权限乱来。三河招牌颜色“禁令”风波,将如何收场,我们拭目以待。
4月14日 华商报大风新闻独家披露了一段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2024年10月底在燕郊某市场的现场谈话。他说,“按书记的要求,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、国际化。”“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,咱们去红去蓝。蓝色太俗,所以你要用暗色调。咱们在今后设置牌匾时,一定要改正。”他强调道。此报道一出,再次将“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”话题引上风口浪尖。
4月14日,中国广告协会公开批评且表示,店招作为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,它不仅是店铺的标识,更是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,城市店招管理应该遵从市场规律。
4月15日 在经历舆论轮番批评之后,终于等来了处理结果。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,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。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,并责成三河市委、市政府深刻反思,汲取教训,全面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