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破圈”出海触达全球观众,亚洲纪录片圆桌会议聚焦国际传播。此次会议汇聚了亚洲各地的纪录片创作者与行业精英,共同探讨如何让亚洲纪录片“破圈”出海,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涵触达全球观众。在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,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,肩负着传递亚洲声音、展现亚洲文化的重要使命。会议围绕纪录片的内容创新、传播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为亚洲纪录片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,推动亚洲纪录片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亚洲纪录片圆桌会议。记者 张旭阳 摄
15日上午,第二届海丝纪录片大会子活动——两场亚洲纪录片圆桌会议在三坊七巷举办,分别聚焦“亚洲纪录片国际传播路径”和“纪实影像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创新”。
如何助力作者型影片在国际市场露头角、获支持?如何整合资源,打破壁垒,建立高效传播合作模式?“亚洲纪录片国际传播路径”论坛上,嘉宾们围绕拓宽传播渠道、考虑受众需求,探寻使纪录片跨越山海,触达全球观众的路径。
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总监徐铮带来了纪录片《时光机》,该片呈现了当代艺术家马良独创的木偶装置舞台剧《爸爸的时光机》的创作过程。“这部片子采用了跨文化的叙事风格,在全世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,这带给我们一个启示,国际传播应该植入于作品创作之中,而不只是在发行阶段。”徐铮说。
“讲好中国故事,不一定要讲中国的故事。”哔哩哔哩纪录片国际业务与纪录电影负责人张博认为,用中国化的叙事风格去解读世界故事,可以将“出海”之路越走越宽。
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总监、委员会创始成员保罗·刘易斯说,过去17年,自己基本每年都会来到中国,看到了很多纪录片行业的制片人在成长,他们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国际舞台上,“我期待着更多纪录片创作者以国际视角创作出更多人气出圈的作品。”
论坛还研讨了电影节为纪录片提供的展示机会与行业资源,以及平台方如何凭借内容与流量优势,为纪录片全球传播注入活力,推动亚洲纪录片乘风破浪。
“纪实影像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创新”论坛精选纪录片经典案例,通过对多元影像的深入分析和探讨,重新解读纪实影像的独特价值,重新审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。
与会嘉宾认为,纪实影像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,是情感表达、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,希冀在观点交汇、智慧碰撞中,推动纪实影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、建构中国形象、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,促进中外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。(记者 钱嘉宜 燕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