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红梅在非遗传承与推广的道路上熠熠生辉。她积极投身于展现非遗风采的事业中,如同一位文化使者。通过精心组织各类活动,她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非遗技艺带到大众眼前。无论是精致的手工艺制作,还是独特的民俗文化表演,在她的努力下都重焕生机。易红梅深知非遗文化的珍贵价值,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些文化瑰宝。她不断探索创新的推广方式,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使非遗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存在,而是融入大众生活,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。
“双腿并拢,身体呈S形摆动,最大限度拉伸脊柱……”15日,福州瑞来春堂华林馆里,福建中医药大学易红梅教授指导医生练习导引术龙游功,强健身体、治病防病。
易红梅。
易红梅从事传统保健功法教学研究近40年,致力于龙游功的传承推广。近日,道家龙游功入选鼓楼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为何想要传承、推广龙游功,这源于易红梅的一段“重生”经历。当时,易红梅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学习体操,每天都是较早到练功房训练,时间久了和一位常来锻炼的和蔼老先生成为点头之交。
一次训练中,易红梅不慎从高低杠上摔下,腰部重创动弹不得,校医诊断后惋惜道:“小姑娘,你以后怎么办啊,走路都成问题。”
就在易红梅郁郁寡欢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时,老先生找上门,检查她的手脚、脊柱后肯定地说:“不要难过,我教你练习导引术,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”
此时,易红梅才知道老先生是著名数学家胡克。“胡老师在动荡年代身体受损,他自学中医坚持练习导引术,治好了双手不能抬的顽疾。”易红梅介绍。
在胡克的指导下,易红梅学习导引术龙游功,从呼吸吐纳开始练习,逐步引导“气”循经脉运行。在床上躺着练了3个多月,易红梅“重生”了——受伤的腰部康复。于是,她又能投入体操训练。从那时起,易红梅就跟随胡克深入研究导引术龙游功。
龙游功源于道家华山派秘传的养生长寿功法,模仿龙的神态及动作,脊柱要求大幅度地拉开呈S形,头、颈及脊椎各关节依次协调而动,姿势摇摆柔顺,好似龙在起伏游动,运动后可通经活络,预防和治疗疾病。
“龙游功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我还将功法传授给家人、朋友。”易红梅介绍。进入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任教后,易红梅深入挖掘整理龙游功,将龙游功结合到院校的特色教学中。
2019年,易红梅编写的书籍《道家龙游功》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。目前,龙游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科的重要内容,是学校精品课程之一,向在校学生普及推广。
近年来,易红梅及其弟子在福建中医药大学、养老机构、中医文化机构等传授龙游功。2023年11月,龙游功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、武医养生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21届学术年会上展演,经专家评选,荣获创新奖。
今年,易红梅与弟子邓丽红进一步推广龙游功,以瑞来春堂为平台,招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志愿者传授龙游功,开展更多公益性健身活动,让更多群体从中受益。
“未来,我希望龙游功能走出国门,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非遗魅力。”易红梅说。(记者 刘珺/文 池远/摄)